报纸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亲近泥土中苏友协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083.html

工步营造画舫

年,毛泽东和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后成立了中苏友好协会,创办了《俄中友好报》和中文的《中苏友好报》。

我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填写分配志愿时,我填的是不愿做教师,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并且服从分配的志愿。结果,我被分配到《中苏友好报》工作,担任美术编辑。

我到编辑部不久,苏联全国美协主席老格拉西莫夫(注01)到北京访问,这当然要由中国美协和中苏友协共同接待。于是美协派冯法祀教授陪同,友协派现为著名翻译家、作家兼画家高莽当翻译。当时全友协就我一个人学美术,当贵宾需要外出写生时我是当然的随从,做些服务工作。当时,老格拉西莫夫到故宫等地写生,我为他提画箱,摆画架,风大时我扶画板;有太阳时,我挡太阳(图01)。

图01老格拉西莫夫到故宫写生,我为他提画箱,摆画架,风大时我扶画板;有太阳时,我挡太阳。

有一天我坐在汽车后排的座位上,在汽车开动的过程中我画了一张老画家的肖像速写,并请他签名。签完名他客气地说了几句话,高莽翻译说,他说“你是一位很好的肖像画家”。我听了真是高兴极了。当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全面学习苏联,我们看的画册是苏联的,能背下来的名画家的名字是苏联的,派留学生也是去的苏联。老格拉西莫夫又是50年代外国来访的地位最高、名气最大的美术家,我有此殊荣陪同随行,并得到他的赞许,兴奋之极也是很自然的。一时间,同行们也是以羡慕的眼光看我。我记得我还将这幅肖像精心装裱,在结婚的新房里挂了好一阵子(图02)。

图02王德娟速写《苏联美协主席老格拉西莫夫》

当时,《中苏友好报》编辑部主任欧阳惠特别注重报纸版面的灵活性,每版都要很多插图、题花等,所以我很被重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学会了画插图、画题头、写美术字、排版等。因为美术编辑就我一个人,没有人教我,写美术字把我难住了,况且我又不知道制版的要求。当时,我经常深更半夜地被叫到位于王府井附近的人民日报制版房去改写。我编辑部在正义路,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去的,又是怎么回来的。不过,在那里我还画速写呢。当时制版房组长是老吕师傅,我就画过他(图03)。

图03王德娟速写《制版房老吕》

我由《中苏友好报》的老编辑们带着到过不少地方。去过三门峡,到过河南的第一拖拉机厂,参观过龙门石窟、汉墓等。在北京时,友协活动也多,北京饭店、苏联展览馆及其剧场、天桥剧场、莫斯科餐厅、射击场等都是我们常去工作的地方。这时候,我用速写画苏联专家活动,画演出速写及演员的肖像,画运动员等,然后发表在报纸上。

这是两幅苏联展览馆剧场的内、外景,现在的读者看见它可能觉得没什么特殊。可当时,它的建成不仅是北京、而且是全国的一件大事。因为它是苏联对中国的支援,是中苏友好的象征,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呢!当时我觉得剧场很是现代化,规模宏大极了(图04)。那天上演德累斯顿乐团的音乐盒,迟到的人都不得入内,只能待在外面等候(图05)。

图04王德娟速写《北京展览馆内景》

图05王德娟速写《北京展览馆外景》

展览馆西侧是莫斯科餐厅,也是轰动一时的景观。当时北京没有什么高档的西餐馆,到莫斯科餐厅吃顿西餐,成为北京人最时髦的生活内容。

当时中苏友协聚集了一大批大学生,他们都有很深的英文功底。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自学俄语,成为友协的骨干力量。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罗荣渠先生就在编辑部工作过,任俄文编辑组组长。他就是众多大学生中的一位,可惜前年故去了。他的夫人周颖如大姐也在编辑部工作,和他在一个组,我偷偷地画过她一幅背影速写。虽是背影,仍特别像她。我很喜欢这幅画,一直珍藏着(图06)。

图06王德娟速写《周颖如大姐背影》

年,“左”风尚不太流行,人际关系尚宽松,穿花衣服(当时叫一个苏联名“布拉吉”)和烫发还是一种时尚,机关组织活动外出也是常事。记得当时全国妇联还号召妇女穿花衣服,报上也批评那种看不惯穿花衣服的保守观念。这两幅速写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记录(图07、08)。

图07王德娟速写《穿花衣服》

图08王德娟速写《那时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多》

当了3年编辑以后,我觉得自己似乎不合适做编辑工作。这时美院附中(注02)正缺教师,我就去了。从此再也没有换过别的工作。在学校里,我仍然坚持画速写,这里选几幅有代表性的略作介绍。一幅是教师在画模特儿,教师是油画家相红太老师(图09);另一幅是教师温葆(油画家)在给学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图10);还有一幅是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活动时的速写(图11)。下面这幅学生肖像我想多说几句:她的名字叫翁如兰(图12),这位学生是文革期间的漫画《群丑图》的执笔者(注03)。《群丑图》是在毛泽东《我的一张大字报》之后出现的,自然是响应号召“向资产阶级司令部开火”而画的。现在这幅漫画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文革漫画的代表作,这大概是翁如兰自己也没想到的吧!我画她时,她正在美院附中读书,是位很聪明、伶俐的学生,其速写成绩尤为突出。后来在美院国画系学习,叶浅予先生也很喜欢她。我的这幅速写,抓住了她最突出的特征,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反映了当时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翁如兰现在定居美国,我和她没有联系,对她的近况也不了解(注04、05)。

图09王德娟速写《相红太老师画模特儿》

图10王德娟速写《温葆老师在给学生做政治思想工作》

图11王德娟速写《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活动》

图12王德娟速写《学生翁如兰》

注01阿格拉西莫夫当时苏联美术界有两个格拉西莫夫中国行内人用老格拉西莫夫或小格拉西莫夫来区分他们作者释

注02中央美术学院直属附属中学小编释

注03翁如兰执笔的《群丑图》.02.22发表在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联络站(首都二司)主办的小报《东方红》网络图片小编释

注年以后恢复联系小编释

注05文中图片除有注明外,均为小编提供

文章续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